遗产继承人顺序以及分配比例怎么算的
一、遗产继承人顺序以及分配比例怎么算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遗产继承人顺序及分配比例有着明确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继承人顺序
1.第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相互享有遗产继承权。
子女:涵盖多种情况。
婚生子女,即通过合法婚姻关系生育的子女;非婚生子女,虽出生时父母无合法婚姻关系,但同样享有继承权;养子女,经合法收养程序确立收养关系的子女;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与继父母形成实际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2.第二顺序继承人
姐妹:包含同父母的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姐妹、养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继承规则
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此时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继承。
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三、分配比例
一般而言,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应当均等。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
例如,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当给予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适当多分。
二、遗产继承人如何确定财产
确定遗产继承人及财产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继承人范围
在确定遗产继承人时,首先要依据相关法律明确继承人范围。
按照《民法典》的规定,法定继承人涵盖了配偶、子女、父母、姐妹、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
这里的配偶是指与被继承人存在合法婚姻关系的人;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等。
而遗嘱继承人则需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合法有效的遗嘱来确定,遗嘱需符合法定形式和实质要件,比如自书遗嘱需由被继承人亲笔书写、签名并注明日期等。
二、确定继承方式
1.遗嘱继承:若被继承人留有合法有效的遗嘱,那么就优先按照遗嘱内容来确定继承人以及各自的继承份额。
遗嘱体现了被继承人对自身财产的处分意愿。
2.法定继承:当没有遗嘱或者遗嘱无效等情形出现时,就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他们优先继承;若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即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
三、确定遗产范围
要准确区分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与夫妻共同财产、家庭共有财产等。
例如,夫妻共同财产需先将其中属于配偶的部分析出,剩余部分才作为遗产进行分配。
四、进行遗产分配
遗嘱继承按照遗嘱执行;法定继承中,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不过,对于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等特殊情况,也可不均等分配。
三、遗产继承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遗产继承人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身份关系条件
1.法定继承人:法定继承人与被继承人需存在特定身份关系。
像配偶,二人经合法登记结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死亡,另一方作为配偶享有继承权。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他们与被继承人有直接的血缘或法律拟制的血缘关系。
父母同样如此,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此外,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旁系亲属也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
2.遗嘱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应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的一人或者数人。
而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二、合法性条件
继承人不能丧失继承权。
若存在故意杀害被继承人,这种严重侵犯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或者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严重违背公序良俗和法律规定的行为,都会导致其丧失继承权。
三、遗嘱有效性条件(针对遗嘱继承)
1.形式合法:遗嘱须符合法定形式。
2.主体及表意真实: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能清楚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且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受欺诈、胁迫等情形。
当探讨遗产继承人顺序以及分配比例怎么算的这一问题时,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值得关注。在确定继承人顺序和分配比例后,可能会面临部分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情况,这对遗产分配会产生新的影响,其后续手续也较为复杂。另外,存在有遗嘱和无遗嘱的不同情形,遗嘱的存在会打破法定的继承人顺序与分配比例规则。要是你在遗产继承中,对放弃继承的处理、遗嘱相关问题,或者对于遗产继承人顺序以及分配比例怎么算还有疑问,赶快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获取专业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