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拖着不分配超过三年还能分割吗
一、遗产拖着不分配超过三年还能分割吗
如若遗产久置未决超过了法定三年期限,一般而言仍可进行再次分配的程序。在涉及到遗产继承的问题上,倘若继承人并未明确表达出放弃继承的意愿,则应被视作已接受继承。在遗产尚未进行分割之前,它将归属于所有继承人共同拥有。
然而,若出现部分继承人故意拖延分配遗产的现象,其他继承人有权通过法律手段来主张自己的权益,要求对遗产进行合理的分割。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为三年。但若法律另有特别规定,则需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然而,若自权利遭受侵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那么人民法院将不再予以保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也可能会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适当延长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遗产拖着不分配超过三年还能继承吗
从法律层面来看,即便遗产继承事宜被长期搁置超过三年,相关继承人仍有合法权利进行继承操作。
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明文规定,当继承事务宣告启动之后,任何具有继承权的法定继承人若决定放弃继承资格,须在相关遗产处理程序正式启动之前,通过书面方式向所有其他继承人表达其放弃继承的意愿;反之,倘若未曾表达出类似意愿,则应被视作默认继续参与遗产分配。因此,除非各位继承人以明确的书面声明形式表达了他们的放弃继承意愿,否则无论时间流逝多久,他们均有权依法主张自己对遗产的继承权益。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在遗产尚未进行分配的这段时间内,相关遗产出现了损毁、灭失等状况,这无疑将直接影响到最终可供继承的遗产份额。
此外,长期未能妥善处理遗产继承事宜也可能导致部分关键证据的遗失或者难以获取,从而加大了解决遗产继承纠纷的难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三、遗产拖着不分配超过三年可以起诉吗
在财产传承的事务中,若某一方延误超过三年仍然未能对遗产进行均等分割处理,则其很可能将会承受来自起诉的压力和责任。面对此类情况,我们需要深思熟虑是否存在有关诉讼时效的争议点。普遍来说,向法院申请维护民事权益的诉讼时效期通常设定为三年。
然而,法律亦有特殊规定的情况,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然而,在涉及到财产传承的纷争中,诉讼时效的起点并非仅仅从遗产尚未得到合理分配的那一刻开始计算。倘若继承人在得知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遭受侵害之日起的三年内并未提出任何主张,并且在此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诉讼时效中止或中断的情况,那么他们就有可能面临诉讼时效过期的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遗产久置未决超三年,仍可申请再分配。继承人未明示放弃,视为接受。遗产未分前共属继承人。故意拖延分配者,他继承人可诉诸法律求分割。民事权利诉讼时效三年,特别法另有规定从其规。超二十年侵害不保护,特殊情况下法院可延长。